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0年05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民生
2020年05月06日

燃尽生命点亮农民的“春天”

——追记镇江市农科院果树专家糜林

4月29日上午9点,在句容市丰之源果园里,蔚蓝天空下的梨树枝叶整整齐齐地“趴”在水平棚架上贪婪地汲取着蓬勃生长的力量。主人窦永敏正站在苗圃前盯着才两个多月的“新生苗”发呆,它们已经有30多厘米高了。忽然一阵风稍用了些力气,将一只挂在苗圃上方写着“苏翠1号”的标牌吹落,他慌忙跑过去捡起来仔细挂上,喃喃地说:“两个多月了,我只梦见过他一次,他让我建好苗圃,注意分好类,别乱了”。

窦永敏最后一次见神志清醒的糜林是2020年1月17日,那天两人进行了一次深谈。糜林看到一些果农被“黑苗商”坑到血本无归非常痛心,他希望窦永敏能把苗圃建起来,自己学习育苗,给果农们提供优质的果苗。一个月后,他的这个心愿成为遗愿。

 

 

“顶梁柱”的陪葬——锯子、剪刀、日文字典

糜林去世已经有两个多月,女儿糜蓉一直把他的手机带在身边,其实这台手机除了在2月19日上午9点发出了一条讣告外,其它用途都在于回复果农的咨询电话和微信。“不好意思,我父亲已于2月18日去世”,糜蓉充值保号、续用微信,原本是为了留个念想,现在却冷不防地就被自己的回复刺中心脏,每重复一次回复心就痛一次。

糜林的生命长度是57年,为农服务的长度是33年,他走后,人们粗略估算不禁纳闷这短短的一生怎么够做这么多的事?只有糜蓉清楚,父亲的33年还要再加上一个“16年”,那是她的母亲为了成全父亲的事业,辞职在家专职照顾爷爷和父亲的时长。父亲无休止、高强度的工作夺走了自己的健康,也夺走了母亲作为妻子渴望朝朝幕幕的期许。直到父亲火化的那天,母亲提出让父亲的助手万春雁拿来父亲平时不离手的锯子、剪刀、日文字典陪葬时,糜蓉才明白母亲对弃她而去的父亲没有怨恨只有爱。

“因肝脏毛病,已于2月4日来南京住院治疗。恐近期都不能并肩作战了。望不用挂念。”2月8日上午8:07分, 糜林的一条微信令助手万春雁隐隐不安,十天后她的不安变成了“顶梁柱”轰然倒塌的悲痛。

糜林的办公室仍然保持着他在时的样子,办公桌上一尘不染,立着一块党员示范岗牌,一台红色电话机,一个计算器,抽屉里整齐地码着11盒名片,它们的主人大多是农民、水果种植户。桌子对面有一对木椅、一只茶几。糜林走后,万春雁接待客人都习惯坐在这间办公室的木椅上,与她并坐会发现一抬头正好是糜林的空椅子。

这个跟糜林“学艺”11年的女徒弟,从未想过要提前“出师”,直到他突然病重、猝然离世,留下十几个品种的果树技术遗产等她和同事“继承”,她这才惊觉“顶梁柱”塌了,自己被“强制”出师了。这11年,工作上遇上再大的难题万春雁也从不犯愁,糜林是“超人”,不会累、不会怕、不会甩手,有他在万事都能迎刃而解,如今她感觉自己突然就成了一个“孤儿”。“做一个像师父一样的果树专家”是一股强大的动力,激励着她努力前行。

 

“不专一”的专家——农民需要什么,他研究什么

草木无情,不能体会离殇。在镇江农科院的试验基地,糜林的“孩子”们正趁着春光快乐成长。这些年农民需要什么他研究什么,草莓、梨、桃、葡萄、甜柿、无花果、蓝莓、薄壳核桃、柑橘、大樱桃 ……糜林的“孩子”越来越多,技术积累越来越丰,他成了农民有求必应的“百宝箱”、“不专一”的专家和停不下来的“陀螺”。

糜林是农业科学家赵亚夫的亲密战友,这一生他追寻着赵亚夫的足迹,践行着为农民服务一辈子的诺言。33年,他的足迹遍布全国5个省区,年均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帮助农民年增收3000多万元。

梨子大户窦永敏,19年前是一个中年失业的下岗工,他想要一条讨生活的农业路子;水蜜桃大户王巧娣,16年前除了30亩的荒地一无所有,她一心想要种桃子;四川绵竹农民魏有强,12年前“种”下了致富梦,他想走出震灾阴影走向新生;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先锋村党总支书记聂永平,7年前,满怀富民梦,他想要带领农民发展高效农业……“我们得帮农民想想办法”是糜林的口头禅,他倾尽一生、倾尽所学帮农民想办法,在他的帮助下无数农民、农业带头人的梦想都纷纷实现了。

跟随万春雁推开大棚门见到众多“孩子”中名气最大的一个——草莓,它们是业界高架草莓栽培的技术源泉。行走在约50厘米高的垄间,不见钢管、彩钢瓦材质的“高架”,取而代之的是“塑料片”高垄。糜林2007年便开始做高架草莓研究,起初是想解放农民的腰,让他们站起来劳作,但是高价的“高架”让农民望而却步。他带着团队一起买来价格便宜的控根器把种植行围起来,又把垄间的土挖起混入肥料,堆成高垄,架台虽然不比钢管高端但是实用、高效,成本只有原先的十分之一。

糜林的技术实用、节本、省工、高效,满足了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所有期待。这种技术改良理念体现在糜林的十几个果品研究中,为的是能让高新技术以“亲民”的姿态飞入寻常百姓家。

 

“会说话”的叶子——农民的信任,他拼尽一生回报

那片叶子如今像一粒石子常常投进镇江农科院助理研究员陈成的心湖,激起他对糜林的不尽思念和深深敬意。2019年7月的一个早晨,陈成刚进单位大门,就被门卫张映顺叫住,一个50多岁的妇女攥着一片叶子急找糜林。陈成领着她在草莓苗圃找到糜林时刚七点半,汗水已经湿透了他的衣服,把他裸露的黑皮肤镀出了光。他立即搁下手中的活,接过叶子仔细观察后下了诊断,“这无花果的炭疽病是由于温度大导致的,从下往上发病”,他嘱咐农妇买袋森锰锌和多菌灵配合打,又现场给她讲解无花果的种植要点。从此那名农妇家的无花果有了免费技术员。

一片“会说话”的叶子替不善言辞的农民说出了信任,对于无数陌生农民的信任,糜林回报的是一生奋斗不止的脚步。

“我跟着糜主任跑遍镇江的边边角角指导果农,他从没用过一次导航,镇江市域内的果园分布已经刻在了他的心里,他是行走在镇江大地上的活地图。”与糜林共事五年的狄华涛至今还不能估算出到底要跑多少趟,跑多少年,才能不用导航去到镇江的每一个果园。

翻开糜林生前的最后一本日记,日子在今年的1月24日断了。“1月2日,杜家山指导梨、葡萄修剪、春城老唐处指导梨修剪;1月3日上午赵健、小窦处指导,下午述职述廉述法;1月4日,看光明;1月5日休……1月12日上午许正保、李斌、汪洪生、笪明处指导,下午项目进展报告会……1月14日,丹阳访仙、导墅指导梨修剪 、葡萄基地指导……”他每天用一句话记录超12小时的工作量,每个字都是他努力跳动着的为农服务的脉搏。

因为牙周病,糜林的半口牙掉了近两年了,他没时间去补,去年10月份的体检报告催促他复查,他没有时间去,但是只要农民有事,他从不吝啬时间。糜林每天7点上班,无特殊情况周末和假期都不休息,这一生他把从自己身上挤出来的一分一秒全部给了农民。他每次下乡都会去农民的院子里看看他们用的什么肥料,打的什么药,看到不对的就赶紧纠正;他手把手教果农修枝,边讲边干到天黑是家常便饭;对于农民的咨询电话,他一个都不会敷衍,电话里解决不了的,他会专程驱车上门……

奋斗了一辈子的糜林捧出一颗心来将农业技术转化为满满的财富送给农民,自己却两手空空地去了,果瓜飘香的镇江大地上,丰收的喜悦从此少了一个人分享。

糜林走了,但他生命的灿烂光芒永在,这光将默默点亮农民的每一个春天!    

小 铎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